泽州:舜德照耀之处
(相关资料图)
得名由来:古代有泽名濩泽,传说是舜渔之处。隋朝开皇初,废高平郡,改建州为泽州。
晋城市和它的市辖区泽州有点意思。起先,隋朝开皇初,改北魏永安年间设的建州为泽州,其州治在晋城市的前身高都县(后改名为丹川县)。后来泽州改为长平郡,唐朝时别置泽州,治所三转两转,到了唐朝武德年间丹川改的晋城县。再后来,泽州、晋城统辖关系未变。民国初年,泽州府废。1985年,晋城设市,辖境与古泽州大致相同。1996年,晋城郊区改为泽州县——“一千年”河东倒河西,上下级正好颠了个个儿。
泽州得名,是因为辖境内的“濩泽”。濩,古代辞书中说了两个意思。一个意思是“雨从屋檐流下”,一个意思是“分布、散布”,用“濩”命名湖泽,一个说它小,一个说它大,有些矛盾。
不过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,濩,和表示惊讶的“嚄”(嚯),同音。开个玩笑,也许古人看见一大湖水,都要情不自禁地“嚄”一声,便以此命名了。现代研究者认为,濩泽在阳城县固隆、泽城村南。今天虽然不存,但在地质条件未改变的上古,应该也是一方大泽。
濩泽消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,以南北朝郦道元所著《水经注》透露出来的信息“(沁水)东径濩泽”来看,至少那时还在。唐朝天宝元年(742年),改汉时的濩泽县为阳城县,是不是说明濩泽那时已经不存,为名实相符才改了县名?
濩泽消失过早,所以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也少。东汉时,此地为邓鲤封地,称濩泽侯国;西周时,周穆王游历天下,还在此休息。再往上溯,就到了舜的时候。
舜帝,姚姓虞氏,传说中他“耕于历山,渔于濩泽,陶于河滨”。根据南宋一本记载上古帝王事迹的史书《路史》中说,舜帝这些活动都有很强的目的性——历山的农民争夺田地,改变田界,舜就到那儿耕作,很快农民就互相礼让;濩泽的渔民争抢捕鱼,舜也去那儿打鱼,很快渔民就将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年老的人;河滨的陶民做的陶器既粗糙也不结实,舜也去那儿制陶,很快,陶民们制的陶器就精美耐用——都是为了说明舜教化民众、改变民风是靠自己以身作则的高尚德行。
因为有上古圣王的道德光辉,“濩泽”作为地名一直保留下来。先秦时有濩泽邑,西汉又置濩泽县。唐朝时县名虽改,但又以“泽州”留下了几丝遗风余绪,传承着古老的德教传统。
来源:山西晚报
原标题:泽州:舜德照耀之处
标签: